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中,地处粤西边界的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渡槽便是广东10处入选者之一。长岗坡渡槽是1976年11月开建的水利设施,于1981年1月俊工建成通水,整个长岗坡渡槽包括槽前引渠、前后穿山涵洞和砌石渠,总长10.5公里,合计完成土方45.7万立方米,石方22.81万立方米,浆砌石4.36万立方米,总工程费仅用820.8万元(当时的国家投资仅有213万元),创造了人造水利历史上的奇迹,被人们誉为“广东红旗渠”之称。
长岗坡渡槽全长达5200米,其中钢筋砼渡槽3450米,砌石拱渡槽1750米,渡槽宽6米,槽高2.2米,有133个桥墩、132个跨拱,最高一个墩高达37米,拱的最大跨度达51米,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,输水流量可达25立方米/秒。渡槽凌空飞架横跨在罗平镇长岗坡上,宛如天上银河、巨龙游动,气势壮观雄伟,素有“北看红旗渠,南看长岗坡”之美称,也被人们称为“人工天河”。
难能可贵的是,长岗坡渡槽整个工程是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,建设者为当地四个人民公社的骨干民兵义务投工,都是本着自力更生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,用钢钎和铁锤、人力车等土办法建成的世界一流人造工程,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引水渡槽。讲述罗定水利建设的《罗定山河换新装》,曾经编上了上世纪70年代的小学课本。
评论